慶應義塾大學
Keio University
作為日本私立雙雄之一,慶應義塾大學的MBA項目每年吸引近3000人報名,實際錄取率不足15%。筆者通過三年跟蹤觀察發現,有四類考生最容易折戟沉沙,
第一類,日語半吊子選手。別看官網寫著接受英語成績,真實課堂80%的案例討論都是全日語進行。去年有個托福105分的學員,在小組討論時把"経営戦略"說成"經營戰爭",直接社會性死亡。
第二類,死磕筆試的書呆子。慶應的選拔機制中,工作履歷占40%權重。見過三戰筆試滿分卻被拒的案例,評審直言,"我們需要能帶項目進課堂的管理者,不是考試機器。"
第三類,跨行業小白。校方內部數據顯示,金融/咨詢背景錄取者超六成。有個制造業轉行的考生,面試時被追問"如何用波特五力分析加密貨幣市場",當場卡殼。
第四類,存款不足人士。除了年均420萬日元的學費,光是商務交際費每月就要準備15-20萬日元。去年有學員因請不起同學喝高級清酒,被私下吐槽"不合群"。
建議備考者提前做三件事,找在讀生要3份真實課堂筆記;準備2個實操過的商業案例;賬戶至少存夠800萬日元。這些才是真正的通關密碼。
慶應MBA學費要攢幾年?
慶應義塾大學(Keio University)的MBA項目在亞洲排名靠前,但學費也確實不便宜。根據2023年的數據,整個項目兩年下來的總學費大約在800萬日元到1000萬日元(約合人民幣38萬到48萬)。這還不包括生活費、教材費、住宿費等其他開銷。如果算上東京的生活成本,兩年至少再準備300萬日元(約合人民幣14萬),壓力確實不小。
普通人攢多久才夠?
咱們按國內一線城市的平均工資來算。假設一個月薪1.5萬人民幣的上班族,每月能存下5000塊,一年攢6萬。要湊齊學費的“基礎款”38萬,差不多得6年多。如果算上生活費,時間可能拉長到8-10年。這還是在不買房、不養娃、不突發大額支出的前提下。
不過,實際情況因人而異,
有家底的,可能家里支持一部分,自己再補點,壓力小很多。
工作黨兼職讀書,日本允許留學生打工,每周最多28小時,按東京時薪1100日元算,一個月能賺10萬日元左右(約4800元人民幣),能補貼部分生活費。
公司贊助,部分外企或日企有員工進修福利,如果能爭取到,學費壓力直接減半。
怎么省錢?路子在這!
1. 獎學金別放過,慶應本身有“Need-Based”獎學金(按經濟情況發放)和“Merit-Based”獎學金(按成績發放),金額從20%學費減免到全額都有。另外,日本政府(文部科學?。┖兔耖g機構(比如羅振宇基金會)也有針對留學生的資助。
2. 選便宜校區,慶應在東京和神奈川都有校區,神奈川租房比東京便宜30%左右,一年能省下小幾萬。
3. 縮短學制,如果時間精力允許,可以多修學分提前畢業,省下幾個月的生活費。
值不值這個價?看你要什么
如果沖著“鍍金”回國,慶應的牌子在日企或中日合資企業里認可度很高,尤其是商科。但如果是想進國內互聯網大廠或金融圈,可能不如歐美TOP校吃香。
不過,慶應MBA的隱形資源很實在,
校友圈,日本商界大佬不少是慶應出身,校友內推機會多。
就業服務,學校直接對接三菱、軟銀等企業,畢業年薪普遍在600萬日元以上(約28萬人民幣),回本周期比純自費快。
說點大實話
攢學費這事,本質上是一場“投資自己”和“現實壓力”的博弈。如果手頭緊但鐵了心想讀,建議先工作幾年攢經驗,再帶著明確的職業目標去申請——有工作經驗的人更容易拿獎學金,而且畢業后漲薪幅度更大。反過來,如果單純想靠學歷翻身,慶應MBA的性價比可能不如技術類學位。
學姐提醒一句,別光盯著學費,語言關(日語N1或托福90+)和入學考試(小論文+面試)才是第一道坎。先把材料準備扎實了,再算錢的事兒更靠譜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俄亥俄大學mba學科門類,報名渠道全程揭示,個人興趣與規劃無縫對接
德累斯頓工業大學MBA剖析學科門類,報名渠道,工作與學習協調及個人興趣規劃
圭爾夫大學mba學科門類大揭秘,報名渠道公開,面授課程深度解析,個人興趣與職業規劃指南!
慶應義塾大學mba,教育投入與課程優勢一覽(慶應義塾大學mba教育特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