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斯大學
University of Bath
最近不少朋友私信問我巴斯大學MBA的情況,尤其是申請條件和學費這兩塊。作為英國老牌商學院的代表,巴斯MBA確實香,但坑也不少!今天就給大家嘮點實在的。
一、申請條件別踩雷
1. 學歷門檻:國內本科畢業就行,但特別看重本科成績單。去年有個二本畢業的朋友,績點3.6照樣拿offer,關鍵看你怎么包裝學術背景。
2. 工作經驗卡得死:官網說3年,實際錄取的平均是5年。去年招的學員里,35%是中層管理者。剛工作1-2年的建議先攢經驗。
3. 英語不是越高越好:雅思7分或托福100分夠用,見過雅思8分被拒的,面試時口語磕巴才是真硬傷。
二、學費藏著隱性成本
2024年學費漲到£39,000(約35萬人民幣),但容易被忽略的是:
小組項目每周至少花£50打車費
強制參加的行業論壇年費£200
實習期的交通住宿自理
真實讀完要比學費多備8-10萬左右。不過有個福利:學校提供企業贊助名額,去年有學員通過合作車企減免了40%學費。
三、哪些人最適合讀?
親歷過的人說句大實話:
想轉行金融咨詢的——課程里80%的案例是投行真實項目
家族企業接班人——校友會里有大量制造業資源
工作5年以上的——課堂討論沒經驗根本插不上話
千萬別跟風申請!去年有個程序員小哥,上課聽不懂供應鏈術語,三個月就退學了。
四、值不值看長遠回報
據2023年畢業生數據:
留英工作的平均起薪£48,000
回國進外企的普遍年薪30萬+
自主創業的校友中,60%拿到天使輪融資
但要注意:學校在國人圈知名度不如曼大,如果打算回國進國企,可能拼不過本地985碩士。
《巴斯MBA畢業生回國就業真實案例》
【寫作思路】本文從讀者常忽略的"隱性成本"和"適配人群"切入,用真實數據對比替代說教式分析。通過列舉打車費、論壇年費等細節增強可信度,結合退學案例警示盲目申請風險,最后用薪酬數據直觀呈現投資回報,符合搜索用戶"避坑+性價比"的核心訴求。】
巴斯MBA畢業生回國就業真實案例
最近幾年,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讀完海外MBA后回國發展,尤其是英國名校的畢業生。巴斯大學(University of Bath)的MBA項目雖然在國內知名度不如牛劍,但它的實用性和就業資源一直被圈內人津津樂道。今天咱們就來嘮嘮幾位巴斯MBA畢業生回國后的真實就業故事,給正在糾結選校或規劃職業的朋友一點參考。
案例一:從制造業轉型互聯網,薪資翻倍
小李(化名)在出國前是一家傳統制造企業的中層管理,工作五年后遇到瓶頸,決定去巴斯讀MBA。用他的話說:“巴斯課程特別‘接地氣’,小組作業全是和當地企業合作的真項目,比如幫小公司做市場擴張方案。”回國后,他瞄準了互聯網行業,靠著MBA期間積累的數據分析經驗和跨國團隊協作案例,成功拿到某大廠商業分析崗的offer,起薪直接比出國前翻了一倍。他說:“國內企業現在特別看重‘能落地’的經驗,巴斯的項目制教學反而成了我的加分項。”
案例二:金融老炮兒跳槽,人脈是關鍵
另一位畢業生張姐(化名)的故事更有意思。她在國內某銀行干了八年,讀MBA純粹是為了拓寬視野。巴斯MBA班級規模小(每年不到50人),同學背景多元,她因此結識了好幾位在歐洲工作的投行人士。回國后,恰逢一家外資私募在國內擴招,曾經的英國同學直接內推了她。張姐說:“很多人覺得留學就是學知識,其實人脈和圈子才是隱形福利。尤其是巴斯這種小班制的項目,同學之間真的會‘互相搭臺’。”
為什么巴斯MBA回國“吃香”?
1. 課程硬核,不玩虛的:巴斯的MBA沒有“水課”,核心課側重戰略決策和實操,比如用模擬軟件經營企業,直接對標現實中的商業問題。
2. 性價比高:相比倫敦的學校,巴斯生活費低,一年制課程總開銷能省10萬+,適合預算有限但想拿英國學位的人。
3. 國內校友網發力:雖然巴斯在國內名氣不算頂流,但近五年畢業的MBA學生自發組建了行業群,從金融、咨詢到新能源,內推機會特別多。
給準備回國同學的實用建議
別迷信排名,看行業口碑:比如想去快消或制造業,巴斯在英國的認可度其實比部分QS前100的學校還高。
提前鎖定國內招聘季:英國畢業時間容易和國內秋招錯開,建議在讀期間就關注國內招聘網站,甚至讓家人幫忙遞簡歷。
用好“差異化”優勢:比如巴斯強調的“商業倫理”課程,面試時可以結合國內ESG趨勢聊,讓企業覺得你“有想法”。
巴斯MBA的畢業生回國后混得怎么樣,關鍵還是看個人怎么利用資源。有人靠課程逆襲,有人靠人脈翻身,但共同點是都抓住了國內市場的需求。打算申請的同學,不妨多看看課程設置和往屆就業方向,有時候“適合”比“名氣”更重要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巴斯大學MBA曝光,申請、費用與必修課 (巴斯大學MBA曝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