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
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armstadt
"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的MBA到底有多難考?"作為去年剛畢業的“老江湖”,給大家說點掏心窩的大實話。
先說個冷知識,這個項目每年全球申請超800人,但實際注冊的不到80人。注意是注冊人數,還不是最終畢業人數!他們官網上那個"30%畢業率"的傳聞是真的,我班上就有3個德國本地同學中途轉專業了。
關鍵難點在三個方面,
1. 語言關要命,雖然寫著雅思6.5就能申請,但上課全德語教學。有個中國同學雅思考了7分,結果第一學期聽課像聽天書,教授方言重的能把標準德語說成"方言PLUS版"
2. 課程設置變態,周三下午5點的企業參訪,周五早上8點的案例研討,周末還要趕小組作業。最要命的是有個"企業診斷"必修課,要求48小時內給真實企業出解決方案,我親眼見過有同學在實驗室通宵做PPT
3. 畢業門檻驚人,論文必須用德語寫,還要有企業落地案例。我導師曾把某同學的論文打回重寫了7次,理由竟然是"參考文獻里2018年的數據太老了"
但別被嚇到,掌握三個訣竅就能彎道超車,
提前半年練專業德語,特別是機械、化工領域的術語
開學第一個月就要鎖定企業資源,很多本地公司愿意提供實踐機會
抱緊學長學姐大腿,他們的考試重點比教授劃的靠譜10倍
現在回頭看,雖然過程確實虐,但熬過來的都值了。我們那屆畢業的23個中國學生,19個進了德企總部,剩下4個自己創業的也拿到了政府補貼。
德國讀研必看,最容易掛科的5個專業
1. 機械工程(Maschinenbau),“掛科率天花板”
機械工程常年霸占德國高校掛科率榜首,江湖人稱“勸退三連專業”。
課程硬核,從材料力學到熱動力學,全是數學和物理的混合雙打。考試題目經常出現“教授覺得你會,但你覺得超綱”的情況。
實驗報告地獄,每周交30頁實驗報告是常態,數據誤差超過1%直接重做,熬夜改報告比蹦迪還頻繁。
考試玄學,筆試+口試雙重暴擊。尤其是口試,教授一個問題能挖到本科大一的知識點,心理素質差的當場卡殼。
“老江湖”吐槽,“機械工程畢業證不是考出來的,是熬出來的。”
2. 電氣工程(Elektrotechnik),掛科界的“掃地僧”
別被“工業4.0”的光環騙了,電氣工程的掛科率穩居前三。
抽象到懷疑智商,電磁場理論、高頻技術這些課,教授講得眉飛色舞,學生聽得云里霧里。有同學自嘲,“上課像聽天書,考試像開天眼?!?
實踐課要命,搭電路板一坐就是8小時,手抖焊錯一個點,整個模塊直接報廢。教授還愛搞突然襲擊,“下周一交項目原型機?!?
教授殺手锏,掛科率高的教授會被學生私下拉黑,但選課系統可不會告訴你誰是“滅霸”。
3. 醫學(Medizin),想畢業?先熬過“十年抗戰”
德國醫學含金量高,但畢業難度堪稱“地獄級”。
Staatsexam(國考)勸退,6年制課程,對了國考覆蓋從解剖學到藥理學所有內容。慕尼黑大學某屆第一次國考通過率不到50%。
實操壓力大,在醫院實習時,凌晨3點被叫去跟手術是家常便飯,還得抽空背病理學名詞。
德語要求變態,不僅要聽懂教授的巴伐利亞方言,還要會寫拉丁文藥名,非母語者直接難度翻倍。
4. 法律(Jura),背法條背到“頭禿”
德國法律專業沒有“劃水”二字,只有“背不完”和“考不過”。
案例分析法,一個案例涉及10部法典,考試寫20頁分析是標配。教授批卷時,“你引用的是1990年的判例?早廢止了!”
口試修羅場,面對三個教授的連環追問,答錯一個法律術語可能直接掛科。有學長考完口試后說,“感覺像被法官集體審訊。”
兩次國考定生死,第一次國考不過?重考機會只有一次,再掛就得換專業。
5. 物理學(Physik),學霸也扛不住的“理論黑洞”
物理專業屬于“入門靠興趣,畢業靠奇跡”。
數學碾壓,量子力學要用偏微分方程,固體物理得玩轉張量計算,數學系同學看了都搖頭。
實驗玄學,測不準數據是常態,但教授會說,“實驗誤差不能超過0.5%,否則結論無效?!?
畢業率低到離譜,有的學校理論物理方向畢業率只有30%,退學的人比堅持下來的還多。
給準留學生的真心話
德國高?!皩掃M嚴出”真不是嚇唬人。選這些專業前,先問自己三個問題,
1. 能不能接受一周60小時學習?
2. 敢不敢面對40%的掛科率?
3. 有沒有鐵打的身體和心理素質?
如果答案都是“Yes”,恭喜你——至少掛科時不會哭得太慘。如果猶豫了,趕緊去查查其他專業,畢竟在德國轉專業可比補考容易多了!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mba優勢,學生背景、顯著優點、就業前景(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mba的優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