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國大學
Dongguk University
有個朋友在烤肉攤上問我:"一朋友哈,聽說你去東國大學讀了個MBA,現在一個月能拿這個數吧?"他伸出三根手指頭晃了晃。我笑著給他倒了杯燒酒:"這事兒還真得掰扯掰扯......"
先說說我們班那30多個同學的現狀。有5個在首爾本土企業當高管,年薪基本在8000-12000萬韓元(約合45-68萬人民幣)。最猛的是做化妝品出口的老金,去年光分紅就拿了1.2億韓元。不過也有混得一般的,在中小企業的同學年薪大概5000萬韓元左右。要說平均值的話,畢業5年左右,年薪基本能穩定在7500萬韓元上下。
但別急著羨慕,這筆賬得算清楚。東國大學MBA兩年下來,學費生活費少說1.5億韓元(約85萬人民幣)。要是你原來在國內年薪30萬,這兩年損失的收入加上學費,相當于投入了150萬人民幣。按韓國平均薪資漲幅算,要5-7年才能回本。
重點來了:這錢到底值不值?我的韓國同學樸志勛說得實在:"在江南區談生意,遞出去的名片要是沒有東國大學的logo,人家連會議室的門都不給你開。"這就是現實,首爾職場特別看重學歷出身。
不過要注意個"潛規則":東國MBA在制造業認可度最高,特別是三星、LG這些大廠,其次是金融圈。要是打算進互聯網公司,可能還不如去讀KAIST的課程。去年畢業的學妹李秀妍就吃了這個虧,拿著MBA文憑去Naver面試,結果人家更看重她的編程證書。
給準備報名的朋友三點建議:1.最好有3年以上管理經驗再來讀,不然上課討論案例都插不上話;2.韓語得達到TOPIK5級,別看課程是英語授課,實際工作中不會韓語根本混不開;3.做好每周50小時學習的準備,我們那屆有4個中國同學中途退學,都是被小組作業逼瘋的。
對了說句大實話:MBA不是保險箱。我同期有個延世大學畢業的,現在在濟州島開民宿。你要真沖著高薪去,不如好好研究跨境電商——這話可別讓我們教授聽見。
東國大學MBA申請條件:35歲還能報嗎?
一、東國大學MBA申請條件到底有啥?
東國大學的MBA項目一直以“務實”著稱,門檻不算苛刻,但要求明明白白:
1. 學歷要求:本科畢業(全日制、自考、成考都行),有學位證。專科畢業的如果工作經驗特別突出,個別情況也能申請,但得提前和學校溝通。
2. 工作經驗:多數專業方向要求2年以上工作經歷(從畢業證時間算起),管理類崗位或創業經歷更吃香。
3. 語言成績:韓語TOPIK4級或雅思6.0是基本線。有個冷知識——如果本科是在英語授課院校讀的,可以申請免語言成績。
4. 推薦信:需要2封,最好是直屬上司或業內前輩寫的,別隨便找個親戚糊弄。
二、年齡真是硬門檻嗎?
東國大學官網上壓根沒寫年齡限制!人家更看重的是“你能給課堂帶來什么”。去年有個38歲的學員,之前干過10年市場總監,小組討論時他的實戰案例讓教授都豎大拇指。招生老師私下說過:“35歲左右的申請人,反而更清楚自己要學啥,不容易半途而廢。”
不過要注意,如果畢業超過5年,得在材料里重點突出職場成長軌跡。比如從普通職員升到主管用了幾年,帶過什么項目,這比年輕申請者的學生會經歷更有說服力。
三、大齡讀研的三大隱形優勢
1. 人脈質量不一樣:25歲同學可能還在找方向,35歲的你帶來的資源可能是現成的客戶渠道或行業洞察。
2. 選課更精準:吃過職場的虧,知道該學供應鏈管理還是品牌策劃,不會盲目跟風選課。
3. 論文選題更落地:年輕學生愛研究理論模型,你的論文可能直接解決公司的實際問題,答辯時教授眼睛都放光。
四、“上岸人”的大實話
1. 時間管理要玩真的: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,建議選周末班或彈性學制。東國大學的“模塊制授課”(集中上課2周+線上作業)特別適合經常出差的人。
2. 別跟小年輕比分數:有些課要搞數據分析,可能不如應屆生手快,但你的項目報告要是能幫企業省下50萬預算,教授照樣給高分。
3. 校友資源別浪費:多參加行業交流會,東國MBA校友會里藏著不少企業高管,他們更愿意和“能直接談合作”的同學打交道。
五、準備材料的小竅門
推薦信別光夸“學習能力強”,重點寫你在工作中怎么活學活用。比如:“他在沒有預算的情況下,用MBA學到的藍海策略拿下大客戶。”
面試環節可能會被問到“為什么這個年紀還來讀書”,提前準備好故事。比如:“去年帶隊競標時吃了財務知識的虧,系統學習才能帶團隊走更遠。”
存款證明要早準備,雖然東國大學不要天價保證金,但突然發現銀行卡凍結就尷尬了。
對了說句掏心窩的:35歲讀書不是“掉價”,反而是職場下半場的加速器。東國大學MBA班里常見30-40歲的學員,還有人帶著娃來參加畢業典禮。具體材料要求和最新政策,建議直接咨詢學校招生辦,他們比中介靠譜多了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