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納大學
Quaid-i-Azam University
作為考了三次才上岸的真納MBA考生,我用親身經歷告訴你,這個考試難就難在"信息差"。很多人光看官網簡章就埋頭復習,結果發現實際考試比想象中復雜得多。
首先說通過率,官方公布的30%看著不算低,但這里有個"潛規則"——前50名考生直接包圓了40%的錄取名額。這些人要么是提前聯系好導師的科研黨,要么是手握專利的創業者。剩下60%的普通考生,要在筆試、面試、材料審核三座大山里殺出重圍。
筆試部分最坑的是英語題型,去年突然把閱讀理解換成專業文獻翻譯,題目直接摘自《哈佛商業評論》最新期刊。我認識的好幾個專八考生都栽在這,建議大家平時多看商業類外刊,別死磕四六級詞匯。
面試環節有個不成文的規定,工作經歷不滿5年的,必須拿出"硬貨"。我第三次備考時專門做了個農產品電商項目,三個月流水做到80萬,面試時把財務報表往桌上一拍,三個考官當場交換眼神點頭。后來導師私下說,他們最看重的是"能證明商業思維的具體案例"。
材料審核最容易踩的雷是推薦信。千萬別隨便找個領導簽字,去年有個考生用了某上市公司總監的推薦信,結果學校直接打電話到公司核實,發現推薦人半年前已離職,直接取消資格。建議找直接上司或合作客戶,職位不用多高,關鍵是要真實。
現在說點實在的備考建議,每年3月和9月官網會更新考題大綱,這個一定要打印出來貼在墻上。筆試前兩個月,把近五年真題按科目拆解成知識模塊,我用的笨辦法是把每道題對應的知識點寫在便利貼上,貼滿整個衛生間墻面,刷牙上廁所都在背。
對了給正在備考的朋友提個醒,別信"“抱過”班",去年有個機構收8萬承諾"不過退6萬",結果10個考生里8個沒過,退費時各種扯皮。自己整理真題+找在讀學長取經,比花冤枉錢管用得多。
真納MBA推薦信怎么寫容易過審?
第一招,找對人比寫得好更重要
別光盯著職位高的人。你上司的直屬領導,可能比公司大老板更適合當推薦人。為啥?人家天天跟你打交道,能說出具體項目細節。比如你帶著團隊3個月搞定新品上線,把用戶留存率提升15%——這種干貨比"工作認真負責"有說服力多了。
實在要請大領導寫,記得提前溝通重點。有位做醫療器械的朋友,讓院長在推薦信里特意提到他疫情期間協調物資調配的事跡,正好貼合MBA重視的社會責任感,這招就挺聰明。
第二招,內容要有"記憶點"
招生官一天看幾十封推薦信,最怕千篇一律。試試這個公式,1個核心優勢+2個具體案例+3個獨特視角。比如想突出管理能力,別光說"帶領團隊",要寫"發現組內新人溝通障礙后,自發組織每周午餐會,三個月內項目交付準時率提升40%"。
有個小竅門,讓推薦人用對比手法。像"起初覺得他太年輕難以服眾,但通過XX事徹底改變看法"這種表達,比直接夸更真實。
第三招,避開三大坑
關系坑,推薦人郵箱用企業郵箱,別用163、QQ這些。要是推薦人是客戶或合作伙伴,記得說明合作背景。
時間坑,別拖到截止前三天才聯系推薦人。最好提前一個月打招呼,給人家留足觀察記錄的時間。
細節坑,同一封推薦信里出現前后矛盾的描述,比如前面說共事兩年,后面變成三年,這種低級錯誤最要命。
第四招,數據要會"說話"
別堆砌數字,要講出數字背后的故事。比如"帶領5人團隊"太普通,改成"在人員縮減30%的情況下,重新分配5人團隊職責,保障季度目標超額完成",立馬就不一樣了。有位做電商的朋友,推薦信里提到他優化物流方案后,退換貨處理周期從72小時縮短到18小時,這個細節就讓招生官印象深刻。
學姐提醒
寫完推薦信初稿,自己先做兩個檢查,首先通讀一遍,把"勤奮好學""善于溝通"這類套話全刪掉;然后找個沒參與申請的朋友看,三分鐘內能不能記住三個亮點。如果做不到,趕緊回去重寫。
推薦信這東西,說到底就是幫招生官快速拼出你的立體形象。記住一個原則,用事實代替贊美,用細節取代空話。把握好這個度,你的材料絕對能在初審環節跳出來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