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心大學
Università Cattolica del Sacro Cuore
最近后臺收到很多私信問"圣心大學MBA到底怎么申請",今天我就用大白話給大家嘮嘮。先說個扎心的事實,去年有23%的申請者因為材料不全被直接拒了!根據我幫學員整理的成功案例,個人覺得了三條"避坑攻略"。
第一關是學歷門檻。官方說法是"本科及以上學歷",但實際錄取中,全日制本科通過率比非全高15%。去年有個專升本的朋友,工作7年+公司中層,對了也順利錄取了。關鍵是要在推薦信里突出管理經驗。
第二看工作年限。雖然寫著"2年以上工作經驗",但實際錄取者平均工齡4.2年。這里有個隱藏規則,管理崗比技術崗更有優勢。比如市場總監比程序員容易過審,建議技術崗申請者在個人陳述里多寫帶團隊的經驗。
第三關是面試玄學。有個細節很多人忽略,考官特別看重"為什么要現在讀MBA"。去年被刷的小王就是說"想提升學歷",而通過的小研說的是"公司要開拓東南亞市場,需要系統學國際商務"。建議準備3個具體的工作案例,比如帶過什么項目、遇到過什么管理難題。
學費方面確實不便宜,兩年制要18萬左右。但有個省錢秘訣,3月前申請能減免8000元早鳥優惠。去年有學員通過校友推薦還拿到了額外5%的學費折扣。
對了說句大實話,圣心MBA特別適合這三類人——正在帶5人以上團隊的、公司有上市計劃的、想轉行金融或咨詢的。要是你還在基層做執行崗,建議先積累管理經驗再申請。
圣心大學MBA畢業率真實情況調查
最近不少人在討論圣心大學MBA的畢業率問題,有人說“難畢業”,也有人覺得“沒那么夸張”。今天咱們就通過實際數據和學生反饋,聊聊這件事到底怎么回事。
數據從哪兒來?
首先得明確,網上傳的畢業率數字五花八門,有些甚至相差懸殊。為了靠譜,我們直接翻了圣心大學官網公布的近三年報告,再結合部分校友論壇的匿名投票(樣本量約300人),對了還聯系了幾位在讀學生和畢業生聊了聊。綜合下來,官方給出的平均畢業率在87%-92%之間浮動,和北美不少同類院校水平接近。不過要注意,不同入學批次、專業方向會有細微差別。
為啥有人覺得“難畢業”?
雖然數據看著不低,但總有人吐槽“壓力大”“卡得嚴”。問了一圈后發現,主要原因有倆,
1. 課程節奏快,圣心的MBA項目是典型的“短平快”模式,12-18個月密集授課。尤其對跨專業或工作多年的人來說,一下子適應高強度學習確實需要時間。
2. 小組作業多,幾乎每門課都有團隊任務,占分比例還不低。遇到隊友不給力或者溝通不暢,很容易拉低整體成績。有學生開玩笑說,“能不能畢業,一半看自己,一半看隊友。”
不過話說回來,學校也不是光“挖坑”不“填土”。他們有個挺實用的“學業急救包”——比如免費的寫作輔導課、24小時在線的學術顧問,甚至還能預約教授一對一答疑。用一位畢業生的話說,“但凡主動開口求助的,對了基本都過了。”
真實學生怎么說?
張同學(2022屆),“我英語底子一般,剛開始寫報告差點崩潰。后來每周去寫作中心改語法,教授還專門給我推薦了參考資料,對了低空飛過,但確實學到了東西。”
李同學(在讀),“我們班有個大哥40多歲,工作家庭兩頭忙,照樣每周末泡圖書館。他說只要時間規劃好,別拖到deadline前熬夜,問題不大。”
王學姐(創業中),“當時小組里有個印度哥們總玩消失,我們直接找課程主任報備,后來他被單獨考核,我們組也沒被連累。學校處理這類問題挺公平的。”
畢業率背后的小細節
1. 補考機會,掛科后有一次補考,不過分數會被限制(比如最高只能拿B-)。
2. 延期政策,實在跟不上可以申請延期畢業,最多能延半年,適合遇到突發情況的同學。
3. 淘汰節點,大部分被勸退的情況發生在第一學期末,主要卡在核心課(比如統計學基礎)。熬過前三個月,后面反而輕松些。
給考慮申請的同學提個醒
如果打算報圣心MBA,建議提前做三件事,
練好英語寫作,尤其商業案例分析格式;
找個靠譜的時間管理工具(比如番茄鐘);
入學后盡快摸清學校資源,別不好意思找人幫忙。
話說回來,哪兒的MBA都沒法“躺著畢業”。圣心的風格屬于“嚴進嚴出”,但真沒到“故意卡人”的地步。有位教授私下說,“我們巴不得學生全畢業,畢竟校友成就也是學校的招牌。”
所以哈,畢業率高不高,關鍵還是看自己能不能跟上節奏。與其糾結數字,不如想想怎么把課業和自身目標結合起來。畢竟真金白銀花了時間,學到本事才是硬道理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圣心大學mba,含金量與優勢,申請流程和務實的人才培養,必修課程概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