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方高等商學院
EDHEC Business School
北方高等商學院作為國內知名商科院校,其MBA項目每年都吸引著大量職場人士關注。很多朋友最關心的就是,讀這個MBA到底要花多少錢?今天我們就用最實在的大白話,把學費明細、隱形開銷、性價比高低掰開了揉碎了說清楚。
先看明面上的學費賬單,2024級北方高商MBA全日制班學費是28.8萬/全程,非全日制班32萬/全程。注意這兩個數字都是分兩年繳納的,全日制每年14.4萬,在職班每年16萬。這里有個容易被忽視的細節——每年學費會隨著物價指數上浮3%-5%,也就是說第二年實際繳費可能比第一年多個四五千。
除了看得見的學費,還有幾個燒錢的地方必須算進去,
1. 教材資料費,每學期800-1200元,兩年下來至少準備3000元
2. 海外訪學模塊,必修的歐洲訪學兩周,機票+食宿自費部分約2-3萬元
3. 小組活動經費,平均每個案例討論要攤200-500元,特別是需要做市場調研時
4. 隱形時間成本,周末上課的交通費、誤餐費,每月大概多出800元左右
說到性價比,得看跟誰比。比起本地的財經類院校(普遍在15-20萬區間),北方高商確實貴出一截。但往屆學員張濤(2022級)給我們算了筆賬,他通過校友資源對接了三個項目,單是其中一個供應鏈優化方案就帶來50萬年收入。"我們班有同學還沒畢業就被獵頭挖走,薪資直接漲了40%,這筆教育投資兩年就能回本。"
不過要提醒的是,這錢花得值不值關鍵看個人。如果單純想要個文憑,建議選性價比更高的院校;要是沖著高端人脈和實戰教學來的,北方高商的特色企業診斷課確實能學到真本事。教MBA戰略管理的王教授有句大實話,"我們課堂上討論的都是真實企業案例,學員帶來的商業問題當場剖析,這種學習體驗你在網課里永遠得不到。"
對了給個實在建議,準備38-40萬預算比較穩妥。除了前面說的費用,建議預留1-2萬應急金,畢竟讀研期間可能遇到臨時出差、生病請假等情況。有條件的話,可以申請學校的階梯式繳費方案,或者關注他們官微的獎學金信息——去年就有學員通過創新創業計劃減免了30%學費。
MBA畢業三年沒漲薪,還要不要讀?
一朋友是我大學同學,三年前讀完MBA,進了一家外企當主管。前幾天喝酒,他吐槽,“工資和剛入職時一模一樣,連年終獎都縮水了。”這話讓我心里咯噔一下——現在網上鋪天蓋地說MBA不值錢,真像他們說的那樣嗎?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聊聊這事。
一、三年沒漲薪,問題到底出在哪?
先別急著怪MBA。我見過不少案例,有人讀完確實沒起色,但有人工資直接翻倍。隔壁部門王姐,讀的是普通高校在職MBA,去年跳槽去互聯網公司帶團隊,薪資漲了40%。關鍵要看幾個硬指標,
1. 行業特性,金融、咨詢行業對MBA認可度高,制造業、傳統行業可能覺得“有更好,沒有也行”。
2. 畢業院校,清北復交的MBA和普通院校含金量差著檔,就像985本科和普通二本的差距。
3. 個人定位,有人讀MBA是為轉行,有人圖混圈子,目的不同結果自然不同。
一姐妹的問題就出在這兒——他所在的傳統制造業今年整體不景氣,加上他選的MBA院校在業內知名度一般,公司里同級別管理層有一半都有類似學歷。
二、現在讀MBA到底圖什么?
十年前讀MBA可能真是鍍金,現在得想明白三件事,
人脈質量比課堂內容更重要
我認識個做跨境電商的老板,讀長江商學院時認識了現在的合伙人。他們上課討論的案例可能記不住,但同學間合作搞的海外倉項目去年賺了七位數。
別指望學歷直接變現
有個真實數據,2022年某985高校全日制MBA畢業生中,32%的人薪資漲幅不足15%。企業現在更看重你能帶來什么資源,解決什么問題。
時間成本要算清
脫產讀兩年損失的不只是學費。我表弟辭職讀MBA時月薪2萬,畢業重新找工作花了半年,說一千,道一萬薪資只比原來高3000。算上兩年少賺的48萬,這筆賬真不劃算。
三、這五種人建議慎重考慮
1. 單純想漲工資的,不如直接跳槽或深耕專業技能
2. 所在行業不看學歷的,比如新媒體運營、直播電商
3. 經濟壓力大的,普通院校MBA學費普遍15萬起,夠付小城市首付了
4. 工作不滿三年的,沒實戰經驗去聽課,就像沒開過車的人學賽車理論
5. 想轉行沒目標的,見過有人讀完MBA從HR轉行做HR,白折騰兩年
四、三種情況讀MBA真管用
1. 家族企業接班需要,需要快速搭建人脈圈子和商業思維
2. 特定行業晉升硬門檻,比如投行VP升ED,有些公司明確要求碩士學歷
3. 海外工作移民需求,歐美國家對MBA認可度較高,我鄰居靠美國MBA項目拿了工簽
有個新趨勢,越來越多的人選擇EMBA而不是MBA。某商學院招生老師說,現在30歲以下報名的少了,35歲以上的企業主反而增加。這說明職場老炮們更清楚自己要什么,年輕人容易陷入“學歷焦慮”。
對了說句實在話,教育投資從來都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。就像買股票,有人看基本面,有人玩短線。關鍵要摸清自己的底牌,想清楚是缺人脈、缺知識,還是單純缺個心理安慰。隔壁老王的例子就挺有意思——他報MBA前先找獵頭打聽了一圈,發現目標崗位確實需要這個門檻,這才下的決心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mba完成學業增加了理想的就業機會和學習價值
深入了解印度商學院mba平均學分績點,學術背景、價值和申請要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