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橋大學
Hitotsubashi University
在留學群里看到個有意思的現象:只要有人提到日本MBA,評論區總會出現兩極分化的討論。有人把一橋大學MBA夸成"亞洲哈佛",也有人吐槽"花40萬讀這個不如報國內培訓班"。作為真正讀過這個項目的“懂行的人”,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聊聊,這個讓無數職場人糾結的學位到底有多少含金量。
先說說最扎心的學費問題。2023年最新數據,一橋ICS學院兩年學費折合人民幣約35萬,加上東京生活費,總開銷輕松突破50萬。這個價位放在日本算中上水平,但比歐美動輒百萬的MBA確實便宜不少。不過要注意,學校強制要求的海外研修項目(比如去沃頓商學院交流)還要額外掏5-8萬,這筆錢很多中介壓根不會提前告訴你。
課程設置方面,周一到周五排滿8小時是常態。我當年每天背著電腦擠山手線,到了教室還要應對各種案例討論。教授特別喜歡用日本企業的真實案例,比如優衣庫的全球化策略、7-11的供應鏈管理,這些實操性很強的課程確實能學到東西。但要注意,這里的教學風格和國內完全不同,教授不會手把手教你怎么做,更多是引導你自己思考。
就業數據可能是大家最關心的。根據官方發布的《2022屆畢業生去向報告》,國際學生留日就業率78%,平均年薪折合人民幣約45萬。聽起來不錯對吧?但現實情況是,能拿到綜合商社(三菱商事、三井物產等)offer的鳳毛麟角,多數人進的還是中小型貿易公司。有個越南同學畢業后進了樂天,每天加班到晚上10點,年薪還不到40萬,這性價比就見仁見智了。
再說說容易被忽視的隱性門檻。雖然官網寫著"托福90+或托業800+",但實際錄取的國際生里,90%都有N1證書。更關鍵的是,學校特別看重工作背景,去年錄取的35個中國學生中,28個來自世界500強或四大會計師事務所。要是你只有中小企業工作經歷,建議慎重考慮。
說一千,道一萬給個實在的建議:三類人最適合這個項目。第一類是日企中層干部需要鍍金升職的,第二類是想拿日本永住又需要學歷跳板的,第三類是家里有廠準備開拓日本市場的。如果單純想學管理知識,國內清北復交的EMBA可能更劃算;要是沖著海外高薪,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性價比可能更高。
日本MBA申請“防坑”攻略:這3所院校的畢業生說一千,道一萬都回國了
想去日本讀MBA的同學注意了!選錯學校真的可能白花錢白搭時間。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三所“畢業即回國”的熱門院校,看完能幫你省下幾十萬學費。
第一所:XX大學商學院(化名)
這所學校名字聽起來挺唬人,課程設置卻嚴重“偏科”。70%的課程都在講日本本土案例,教授清一色日本企業退休高管。去年有個學長吐槽:"上課天天分析豐田和三菱商社,小組作業都是日企項目,想去外資投行實習連門路都沒有。"最坑的是就業指導中心只管幫學生投日企簡歷,很多留學生熬到畢業,對了只能去華人開的貿易公司做事務崗。
第二所:YY專門職大學院(化名)
官網宣傳的"國際化教學"水分太大。班里80%都是日本本地人,英語授課的選修課不超過3門。最要命的是校友資源集中在關西地區中小企業,去年整個MBA項目就1個留學生拿到樂天offer,其他人都去做了不動產中介或者語言學校行政。有個真實案例:大阪的王同學花了200萬日元學費,結果現在在東京池袋賣手機殼,他說:"教授教的那些年功序列管理方法,回國根本用不上。"
第三所:ZZ大學經營管理研究科(化名)
這個項目最大的坑是搞"寬進嚴出"。入學時門檻低到N2就能申請,進去才發現畢業要發2篇日文期刊論文。很多留學生卡在論文階段延畢,說一千,道一萬為了趕簽證隨便找個華人公司掛靠。更現實的是,學校在東京圈外的山旮旯里,平時連個正經企業宣講會都沒有。去年有個學姐自費跑了12趟東京參加就職說明會,交通費都比月薪高。
別上當關鍵看這4點:
1. 扒課程表看有沒有英文授課
2. 查教授陣容里有沒有外籍導師
3. 問在校生要3屆的就業名單
4. 看學校所在地有沒有產業聚集區
我強調一點:別被QS排名忽悠!日本很多學校MBA項目是專門賺留學生學費的,課程設置和本土生完全分開。有個小竅門——直接上Linkedin搜目標院校的畢業生,看看他們畢業后第1份工作在哪。如果10個人里有8個寫著"某株式會社"且地點在日本,那你要小心了;如果有3個以上在跨國企業或回國發展的,才算靠譜。
對了說句大實話:真想靠MBA留日本工作,重點看關東圈的國立大學;要是打算回國發展,不如直接申歐美項目。千萬別覺得"去日本讀MBA既能學技術又方便移民",這兩頭的好處真不是隨便哪個學校都能占到的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杜倫大學mba獨家解讀學制短,課程安排,適合人群一一揭曉(杜倫大學mba靈活學制與適用人群簡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