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碩士這兩年成了不少職場人提升學歷的新選擇,但信息混亂容易踩坑。作為去年剛幫表弟成功申請的老司機,分享點實在經驗:
一、國內含金量高的項目怎么選?
1. 教育部涉外監管網可查的院校才有保障(比如法國里昂商學院、英國考文垂大學)
2. 推薦3個就業吃香的專業:數字營銷、大數據分析、國際商務
3. 特別關注有企業合作項目的學校,像新加坡管理大學的金融碩士,畢業直接進星展銀行的就有十幾個
二、申請材料準備訣竅
別被中介忽悠!自己準備其實不難:
工作證明要突出項目相關經驗(比如申請MBA就寫帶團隊案例)
推薦信找直屬領導+客戶各一封更立體
個人陳述記住3個要點:職業瓶頸→學習動機→發展規劃
三、費用避坑攻略
我對比了20多個項目發現:
線上項目普遍815萬(西班牙院校較便宜)
混合制(國內+出國)1530萬
注意隱藏收費:教材費、答辯費、證書郵寄費都要提前問清
四、時間規劃參考
7月前:確定3所目標院校
8月:準備語言考試(多數接受多鄰國)
9月:聯系推薦人
10月:提交網申
次年3月:收到offer后對比獎學金政策
常見問題:
Q:英語不好能申請嗎?
A:馬來西亞、泰國部分院校提供中文授課,但含金量會打折扣
Q:證書和留學生一樣嗎?
A:正規項目畢業獲得的是與校本部一致的學位證,但要注意選擇可做留服認證的項目
國際碩士在讀生親述:每周要花多少時間學習?作業考試真實情況曝光
《國際碩士在讀生親述:每周要多少時間學習?作業考試真實情況》
最近總有人問我:"讀國際碩士是不是特別輕松?不用天天去學校,作業隨便寫寫就行吧?" 作為英國某高校商科碩士在讀生,今天我就掰開揉碎了給大家講講真實情況。
一、學習時間比想象中多
我們專業每周有3次直播課,每次2小時。但真正花時間的其實是課下學習。上周我專門做了記錄:預習課件4小時、小組討論3次共5小時、查文獻寫報告12小時,加上復習和線上答疑,總共用了27小時。隔壁計算機專業的同學更拼,他們的編程作業經常要熬夜調試,每周學習35小時是常態。
不同國家學校差異挺大:
英國院校偏重自主研究,每周2025小時是基準線
澳洲課程安排密集,很多同學反映每周要30小時+
美國部分項目要求固定在線時長,系統會自動記錄學習時間
二、作業類型五花八門
千萬別以為線上學習就是做選擇題。我們最近剛交的市場分析報告,要求用SPSS處理真實企業數據,還得做15分鐘全英文視頻講解。上個月的人力資源課作業更有意思——6人小組模擬公司裁員會議,每個人要代表不同部門用英文辯論。
常見作業形式包括:
行業白皮書解讀(最近剛寫了新能源汽車趨勢分析)
跨國企業案例研究(上周分析了ZARA的供應鏈)
實時數據建模(金融課用Excel做外匯波動預測)
三、考試比本科嚴格多了
開卷考試不等于輕松。上次戰略管理考試,3小時內要完成2個完整案例分析,還得引用最新期刊文獻。監考系統會隨機抓拍,有同學因為低頭看筆記次數太多被警告。有些課程要求雙機位監考,連手機放在桌面上都會被判違規。
通過率方面,教授們其實會手下留情。只要按時交作業、認真參加討論,掛科的概率很低。我們系有個大哥英語不太好,每次作業都用翻譯軟件反復修改,最后各科都過了及格線。
給準備申請的同學提個醒
1. 選課前多問往屆生,有些教授給分嚴是出了名的
2. 小組作業盡早溝通,遇到過外國隊友臨交稿玩失蹤
3. 善用學校資源,像Grammarly免費會員、論文指導預約這些
4. 準備好翻墻工具,查國外文獻經常要用
最后說句大實話:累是真累,但學到的東西也是實打實的。上周幫公司做海外市場調研,課堂教的PEST模型直接用上了,老板還以為我報了天價培訓班。現在熬夜寫論文的時候,就想著趕緊畢業把時差倒回來......
- 國際碩士需要準備的相關材料必須要齊全 12-01
- 國際mba資訊需要具有老板的推薦信才可以把材料準備齊全 12-06
- 國際博士報考需要準備的材料和申請時間 10-14
- 國際mba報考來自全球的學生準備申請也需要提供材料 11-11
- 國際碩士在全世界范圍內可以選擇的院校增加 11-04
- 國際碩士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可以選擇合適的院校 11-05
- 國際碩士在全世界范圍內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院校 11-17
- 深入了解國際碩士學位,包括專業選擇、適合的學校以及申請攻略 07-27
- 國際碩士可以選擇國外的院校攻讀學業是有希望的 11-06
- 國際mba資訊2021年提交的材料必須要準備齊全 11-18